《曹刿论战》导学案
一、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《左传》。相传为春秋时期 左丘明 所著。是一本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。
二、重点字词
1、肉食者鄙 鄙陋,此处指目光短浅 2、小惠未徧 通“遍”,遍及,普及
3、弗敢加也,必以信 虚报(虚夸)实情 4、齐师败绩大败5、公将鼓之击鼓进军6、既克,公问其故 战胜齐军后 原因7、望其旗靡 倒下
8、下视其辙,登轼而望之 车轮轧出的痕迹 古代车子前边的横木
9、何以战 凭借 10、小大之狱助词,的 11、必以情 按照
12、公将鼓之音节助词,无意义
三、重点句子翻译
1、肉食者谋之,又何间焉 ?
居高位,享厚禄的人在谋划这件事情,你又何必参与呢?
2、何以战? 凭借什么来作战?
3、衣食所安,弗敢专也,必以分人。
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,不敢独自专有,一定把它分给别人。
4 、小大之狱,虽不能察,必以情 。
大大小小的案件,即使不能一一明察,也一定按照实情来处理。
5、忠之属也。可以一战。战则请从。
这是您尽了职分的一类事情。可以凭借这打一仗。作战时就请允许我跟从您。
6、夫战,勇气也。一鼓作气,再而衰,三而竭 。
作战,靠的是勇气。第一次击鼓振作士气,第二次击鼓士气就衰弱了,第三次击鼓士气就消失了。
7、牺牲玉帛,弗敢加也,必以信。
祭祀用的猪、牛、羊和玉器、丝织品等祭品,不敢向神灵虚夸,一定按照实情来上报。
五、回答下列问题
1、长勺之战中鲁国获胜的原因有哪些?请结合印象最深刻的一点联系实际生活谈谈你的看法。
政治上取信于民,战术上把握战机。我觉得取信于民是很重要的,比如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,小到组长,大到国家领导人,如果没有百姓的支持和赞同,那么你的官职再大也不会去的任何成功;相反,那些成功的人士,比如唐太宗李世民,包括毛泽东主席他们都是深得人心的。
2、曹刿这个人物,无论是战前、战中还是战后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请结合原文,就曹刿性格中的某一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。
曹刿是一个有政治远见的人。比如他在面见鲁庄公的时候,鲁庄公分别从恩惠官员、祭祀神灵和处理人民案件三件事情来论述自己能够作战的理由,而曹刿能正确的分析当前形势,并提出“取信于民”才是取胜的关键,最终帮助鲁庄公取得战争的胜利。
-
人教版课标本初三语文下册曹刿论战电子教材
《曹刿论战》出自《左传·庄公十年》,讲述了曹刿在长勺之战中对此次战争的一番评论,并在战时活用“一鼓作气,再而衰,三而竭”的原理击退强大的齐军的史实。题目是后人所加。本文又题作“齐鲁长勺之战”或“长勺之战”。长勺之战发生在公元前684年,是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之一。
- 人教版课标本初三语文下册曹刿论战课文朗读MP3
- 人教版课标本初三语文下册曹刿论战课文原文
- 人教版课标本初三语文下册曹刿论战图片素材
- 《曹刿论战》原文及翻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