跟我学物理网贾兰华老师说:有时我们的父母在教育孩子时更像园丁C,从不和孩子去沟通,了解孩子需要什么,而执着地把他们的叶子掰开。
他们总是喜欢絮絮叨叨教育孩子,让他们接受自己认为的“好习惯”,执着地灌输在他们看来是正确的东西。诸如你今天早晨为什么又没有叠被子?不知道每天早睡早起,才能保持一天的精力充沛吗!不是告诉你了吗?早晨喝一杯水是有益于健康的事情!等等。
这些絮叨里不乏好的教育方法,但也有着父母习得的经验,如从原生家庭固化的规则,也有一些是父母自身的问题,去映射到孩子身上,如缺乏安全感的父母往往担心孩子的安危。
父母执着的教育,会让他们的规则被孩子固定为人生经验,形成相对稳定的信念, 在以后的成长中, 这一信念将投射在所有人际关系中。如很多夫妻吵架就是因为一些琐事,是他们认为的好习惯定义不同。比如我认为厕所盖应该放下来,他认为应该打开。我们为什么这么执着?因为我们从童年学习到,只有遵守这些规则,才能避免父母的惩罚和不高兴,时间长了,这些规则就会内化成信念教条,并且传承下去。其实厕所盖打开或者放下来都不重要,重要的是学会和对方沟通,了解对方需要什么。
父母一些不恰当的执着教育,往往会伤害亲子关系,甚至影响孩子心理健康。比如早晨埋怨孩子没有叠被子,有时会让家庭气氛从早晨就开始就沉浸在阴霾中,其实孩子幸福的感受比这些细枝末节的习惯重要一万倍。
父母的执着教育会形成心理学上的投射性认同现象。什么是投射性认同现象呢?一个极度自卑的人,往往老是怀疑周围的人讲他的坏话,虽然大家一开始并没有这么做,但他这种疑神疑鬼的态度,最终会导致大家背后的议论。这种以一个潜意识(别人讲我的坏话)诱导他人以一种限定的方式(后来真的讲他的坏话)来做出反应,被心理学称作投射性认同。如果一个父亲认为他的儿子是个自卑的人,孩子就会以限定的方式懦弱做出反应,后来就真的变成了父亲所认为的那个儿子的形象。
我们可以不懂教育,但不可执着。
>>点击查看2016考前心理辅导专题,阅读更多相关文章!
-
教育点评:新派作文究竟新在哪里
广西第二届新派作文大赛前不久落下了帷幕。这场历时4个月的作文大赛,参与人数达24万,涌现出一批精品佳作,在全区中小学师生中引发广泛热议:原来作文可以这样写,写作也可以是一件简单快乐的事。
- 教育点评:使用语言,让我们与历史和时代相遇
- 2017年山东莱芜中考满分作文三:与水结缘
- 2017年山东莱芜中考满分作文二:与水结缘
- 2017年山东莱芜中考满分作文一:与水结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