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习品质是一个新兴的心理学研究领域,是指向与学习有关的倾向、态度、习惯、风格、特质等,是儿童社会性、情绪、认知发展及其交互作用的核心,一般包括好奇与兴趣、主动性、坚持与注意、创造与发明、反思与解释等具体内容。
1、好奇心与兴趣。好奇心是人类的天性,是个体学习的内在动机,是寻求知识的动力。学霸们有寻求新信息的兴趣,对新知识反映敏锐,并且渴望学习。他们对周围环境中的变化常常产生疑问,怎么会这样呢?在学习中一般喜欢提出问题,总想问个“why”,而学渣们除了电子游戏能提起点兴致外,大都处于懵懵懂懂状态,就是回答老师的提问也是懒洋洋的。
2、主动性。学霸们一般愿意参与学习活动,在学习时候,具备设立目标、形成计划、实施计划的能力。学新东西时敢于尝试一些有难度、有挑战性的活动。在小组内或全班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;敢于上讲台大胆展示自己的解题思想与方法;敢于质疑其它同学的结论;不懂绝不装懂,随时敢于提出自己的问题;敢于发表自己的奇思妙想;敢于向书本挑战等。学渣们大都被剥夺了发言权,一般是不吭声的,唯一和老师的对话就是由于没做作业,气的老师威胁叫家长来。
3、坚持与注意。观察一下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情况,你就很容易把学霸们分辨出来。学渣们往往东看乌鸦西看雁,注意力根本不稳定,他们和窗外鸟儿沟通的时间也比和老师交流的时间要长一些。学霸们一般会对所要研究的事物、学习的材料保持长时间的注意,在听讲和记笔记之间能够实现自觉和自如地转移。
目前,“学习品质”已成为教师和家长所关注的一个热点,美国大多数州将“学习品质”作为单独的领域进行呈现,尤其在学前教育阶段,如果能够培养儿童良好的学习品质,对孩子的一生发展有着重大意义。
>>点击查看2016考前心理辅导专题,阅读更多相关文章!
-
家长必看:“孩子沉迷网络的原因,95%父母看后都醒悟了!
网游的世界,让人眼花缭乱也容易让人迷失。成人如此,对于孩子来说更是容易沉迷。尤其让人痛心的是,未成年人因为沉迷网络而迷失自己甚至走上犯罪道路也时有发生。如何让孩子认识到沉迷网络的伤害呢?看下面的内容,让专家给您答案!
- 如何改善与12-15岁孩子的亲子关系?
- 这20种学习方法总有适合你的
- 初一家长和孩子并不清楚如何才是真正学好数学!
- 家长们,听听班主任老师最想跟你说的25句心里话!